前言
台灣貴為美食王國,夜市人潮一直都是錢潮來源。傳聞「夜市收入高於台積電工程師」到底是真是假?
近年來台灣夜市生意有什麼變化?
◼2020年夜市生意
2020年剛好碰到新冠病毒肆虐的時期,無論是夜市、商圈、服飾等生意都是大幅下降。居家辦公、外送、無接觸商業的崛起,更是讓台灣夜市生意來到13年最低點。
2008-2009年由於金融海嘯,夜市商機來到95億7000萬及87億的低點,即2013-16之間回升到109億7000萬,卻還是在2020年來到62億1000萬的低點。
◼2021年夜市生意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被限制活動的台灣民眾與國際觀光客無疑是民生經濟停滯的主因。越來越多的餐飲業者轉向販售冷凍食品、真空包,但對於靠天吃飯的夜市商家而言只能苦撐下去。
◼2022年夜市生意
2022年民間消費成長路高達5.36%,突破10億台幣,同時也創下23年來的新高,在4.15%經濟成長中有2.42%為民間消費貢獻,大量熱錢流回夜市攤販。
台灣夜市攤販薪資調查
◼章魚小丸子攤販:根據2024年新聞調查,攤位5萬/月,爐具6000-7000元,不用加盟靠自己做的話一個月可以賺10萬以上。
◼地瓜球攤販:品牌店加盟金約2萬、教學3萬,一個人操作的話算上租金絕對超過一般上班族。
◼小攤販如糖葫蘆、排骨酥、飲料:生意好淨賺3000-5000元。
◼大攤販如牛排、藥燉排骨、蚵仔煎:生意好淨賺15000萬以上。
夜市擺攤真的好賺嗎?
夜市擺攤著實是靠天吃飯,前陣子疫情期間夜市攤商=0收入,甚至下雨天、颱風等自然災害出現時業者生意完全沒有保障。
即便撇除客源,攤販在擺攤前還需要備料、日夜顛倒、沒有勞退等,確實較沒有保障,長時間下來對身體也是一大負荷。
台灣夜市競爭力下降?
曾經被CNN大讚的台灣夜市,居然開始流失觀光客?
👉夜市商品同質性太高
台灣夜市最經典的小吃便是:地瓜球、臭豆腐、木瓜牛奶、珍珠奶茶、串燒烤肉、雞排炸物、夜市牛排等,但近年來卻發現,無論到哪個縣市的夜市同質性太高,夜市之間便得沒有特色。
👉商品價格超出預算
最初台灣夜市經營的鎖定族群為學生、一般民眾,然而在台灣夜市登上國際版面並且吸引大批旅客造訪後,逐漸攀升的夜市價格也快速流失在地顧客。
以台灣士林夜市為例,重壓觀光客只想賺一次財的商業模式導致台灣民眾大量流失。碰到疫情、國際情勢不穩的情況下便重挫經濟。
👉夜市環境嘈雜
主打熱情、人情味、露天的夜市環境,隨著消費人數提升環境汙染、行人交通卻也成為社會難題。
👉夜市衛生疑慮
處於開放式區域進行烹飪,食材保鮮度難以做到完美,因此近年來在夜市出壞肚子的案例越來越頻繁,「夜市」與「不衛生」的標籤逐漸畫上等號。
台灣夜市轉型?尋找新道路
百年歷史的台灣夜市文化逐漸受到價格、環境因素而褪色,台灣該如何尋找兩相宜的做法協調住戶與攤商呢?
👍攤販成立夜市自治會
台灣夜市自治會多半空有其表,本身並沒有進到住戶與業者之間的協調作用,因此導致民怨、夜市形象逐步走下坡。
如寧夏夜市早期也因為環境髒亂、嘈雜遭附近住戶抗議,在自治會協調之下改善經營模式,並且每周固定開會提出再優化的方案,因此成為台灣人流量數一數二高的夜市之一。
👍夜市無接觸支付
現代人越來越習慣使用LinePay、ApplePay、支付寶等線上付款方式,夜市一直以來都是以收現金為主的交易方式再進幾年來逐步進行改變。增加線上支付的功能讓買家能節省攜帶現金的麻煩,也可以讓業者不必用使觸碰現金造成食物感染。
留言列表